关闭
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

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

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

三位建筑师的胡同“盒子”梦 打造北京胡同新生活方式

大栅栏地区的胡同,幽深曲折,这一带没有经历大规模拆迁,仍保留着相对完整的狭窄胡同和300年以上的老旧四合院,显得弥足珍贵。但这里也同样有着基础设施不完善、缺少卫生间下水管道等不足,这些老旧的四合院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少困难。大栅栏是北京老城的一个缩影。

如何让老城居民享受质量更高的生活,使具有北京特色的老城生态得以延续?三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“内盒院”创意。在过去的一年中,“内盒院”已经由实验性的模型成长为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,今年,这个项目获得国际建筑比赛Architize A+多项评审大奖和大众奖。“大栅栏更新计划”已经开始实施,而三位建筑师的胡同“盒子”梦也从这里起飞。

大栅栏附近的笤帚胡同是一条很窄小的胡同,行人稀少,安闲静谧,偶有买菜回家的大妈,或者提着鸟笼的大爷走过。喇叭花在角落里默默绽放,房顶上的瓜藤结着硕大的丝瓜,肥猫在窗台上慵懒地酣睡,在胡同不断消失的今天,这里难得地保存着浓浓的京味儿。

推开胡同里一扇寻常的红色木门,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,走进院子里,眼前的景象不由得让人大吃一惊。青砖灰瓦的老屋竟安装了两个硕大的V字型的金属玻璃门,呈现出格格不入的后现代风格。屋外是花砖漫地、花木扶疏的传统庭院,屋里却是四壁雪白、大落地窗的舒适客厅。

这个新旧反差如此强烈的小院子,是三位年轻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室,也是他们进行旧城更新项目的试点作品。在老房子里造一个现代“盒子”,改善旧城居住质量,打造新的胡同生活方式,是他们的梦想。

三位建筑设计师从左至右依次为:何哲、臧峰、Jimmy

三位建筑设计师从左至右依次为:何哲、臧峰、Jimmy

嵌入“盒子”的四合院

嵌入“盒子”的四合院

改造后的办公空间

改造后的办公空间

1冬天胡同太冷引发设计灵感

上午9点半,臧峰准时来到工作室,员工们也陆续到来,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“开门”。按下墙上的一个按钮,巨大的金属玻璃门像罩子一样缓缓升起,抬到半空,这情景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未来居所,超现实感十足。“这门很酷吧?是用气泵控制的。”他笑着解释。这个门叫做“上翻门”,打开之后如同在院子里搭了一个“凉棚”,成为居室到院落的过渡,即使在烈日或者雨天,也可以在院中闲坐。

两扇门被打开之后,屋子完全通透,通过墙上的一个红色大窗户,从胡同里走过的路人可以把这个院子一眼望到底,能直接看到里面忙碌的员工。“我们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打破传统院子的封闭感,使它成为一个开放的空间,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工作。”

臧峰是这间建筑师事务所的三位合伙人之一,留着朴素的平头,戴着黑边眼镜,虽然已过而立之年,却仍然保留着理工科大学生的气质。臧峰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系,其他两位同伴一位是何哲,毕业于西安建筑大学,另一位是美籍华人Jimmy,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。“我们三个人原本是同事,都曾经在著名建筑师张永和的‘非常建筑’工作室工作,2010年,我们离开工作室,决定一起创业。”

他们的工作室取名为“众建筑”,公司的LOGO强调是一个大大的“众”字,三人成众,代表他们三个合伙人,然而其中却还有更深层的寓意,“设计首先应当被大众理解,进而能够积极策略地参与构建大众文化。”臧峰说:“我们想做的是接地气儿的建筑设计师。”

“拒绝高大上,从事和生活有关的设计,这是我们三个人共同的理想,可以说是志同道合。”臧峰指着面前形状不规则的桌子,他像变魔术似的把桌子瞬间分成了好几张小桌子。“就像我们设计的这个七巧板桌子,可以工作,可以会客,还可以开Party,功能多样,和生活息息相关。”

正是出于这个共同的设计理念,这三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,把目光集中在北京胡同民居的改造上,因为胡同,代表着最典型的北京生活。

创业之初,他们没有租写字楼,而是把工作室安置在故宫北门附近的一个小院子里,虽然看上去很美,但是很快,他们就感受到了胡同生活的种种艰辛。“冬天很冷,屋顶漏水,墙皮也不断往下掉,附近的邻居也经常抱怨,胡同的老房子越来越破,生活得太不舒服了。”于是,如何提高老城居民的生活质量,让胡同成为宜居之所,成为他们的设计方向。

2按平房尺寸嵌入全新“盒子”

2013年,在大栅栏设计征集活动中,这三位年轻建筑师提出的旧城更新方案被选中,他们给这个设计项目取名为“内盒院”工程,这是他们三个人共同做的一个胡同“盒子”梦。
  老城改造在北京一直是个难题,无论是拆掉重建,还是修旧如旧,都成本巨大,费时费事。即使是居民自家翻修房子也困难重重,因为房屋结构都连在一起,一家翻盖肯定会影响相邻住户的空间和隐私。

建筑师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创意,“就像在老房子里造一个现代的盒子,无需改动原有的房子,直接插入一个新建筑,保温、密闭、防潮,一次解决,更加节能,可以大大提升老城居民的生活质量。”

作为政府在大栅栏地区推行的“领航员计划”的一部分,前门附近杨竹梅斜街一个大杂院成为设计师们的第一个试验场,去年,“内盒院”试点正式启动。

“那个院子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,房主代代相传直到今天,是一个保存了祖辈生活痕迹和浓厚历史感的院落,虽然已经破旧不堪,但是还是可以看出当年造房时用料相当讲究。我们保留老房子的原貌,内部安装一个按照房间尺寸设计好的‘盒子’。”

臧峰用工作室里存放的几块白色板材做演示,“盒子”使用的就是这种复合预制板材,这是他们跑了很多厂家寻找,然后不断加工完善的一种新型板材。“外面是不锈钢,里面是隔热性能良好的轻质聚氨酯材料,轻薄美观、保暖隔音、造价低、无毒环保,而且安装方便,预先可以在里面做好管线。”臧峰用一个六角扳手很轻易地就把两块板材安装在一起,秘密是他们设计了一种“偏心钩锁扣”,可以牢牢把两块板材锁住,拆开之后还可以重复使用。

按照居民的需求,设计师们还为“内盒院”做了很多可供选择的“插件”,包括上翻门、推拉门、滑动墙以及坡顶和阁楼夹层。改造后的老屋内部焕然一新,四壁雪白,再不用怕漏风漏雨,小小的阁楼增加了使用面积,把一个10平方米的小屋分出了卧室和会客区,甚至还可以隔出一个小小的卫生间。

臧峰表示,他们的测试数据表明,“内盒院”年制冷采暖用电为916度,而普通平房耗电量是它的三倍,除了节能,它还造价便宜,安装方便。“四合院翻建一般报价都每平方米上万元,即使房管所修缮也是每平方米五六千元,而‘内盒院’的造价是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,改造一个15平方米的房间,只需要3万多元,是修缮费用的二分之一,是重建费用的五分之一。它不但省钱,还省时间,测绘设计好之后,安装只需要一天时间。”

本站申明:网友阅读本站内容,视为认同本站协议,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
标签:三位建筑师的胡同“盒子”梦打造北京胡同新生活方式
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